第828章 准备-《苏联1941》


    第(2/3)页

    这或许就是苏军指挥官对命令总是无法传达到位的一种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自觉或是心有灵犀。

    猛烈的炮声在三颗信号弹升空的那一刻就响了起来。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南方面军几乎将整个方面军的炮火和弹药都转移到了米洛韦。

    因为很明显,其它方向的战斗都不重要,包括卡拉奇。

    不过尽管如此,因为南方面军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惨重,炮兵也不例外,所以能聚集在米洛韦一线只有五个炮兵团及三个火箭炮营。

    此时这些火炮一批接着一批的朝德军方向开火,只炸得德军防线地动山摇遍布硝烟。

    之所以“一批接着一批”,这其实是炮兵作战的一种战术。

    此时的苏军炮兵其实已经有足够的弹药,这其中还包括最高统帅部积极组织增援上来的补给。

    但炮兵还要“一批接着一批”开火,是因为如果一开打就全部一起开火无异于将所有炮兵阵地都暴露在敌人面前。

    于是接下来在炮战中德军就将占尽优势:德军是有的放矢的朝苏军炮兵阵地开火,而苏军则是朝德军防线开火,再多的炮兵也会被德军炮兵一个个敲掉。

    因此,实战中炮兵即便是为步兵冲锋实施炮火准备也会尽量谨慎,分成几批开火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在批支炮兵实施炮火准备轰炸德军防线时,另一批炮兵就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压制德军纵深炮兵。

    于是,炮兵之间马上就形成一种看似很无聊、枯燥无味的战斗:德军发现苏军炮兵阵地然后组织炮火实施压制,苏军因为德军开火于是发现德军炮兵阵地,接着又组织反压制……你来我往周而复始,直至一方实在打不动为止。

    不过说起来简单,这其中又有炮兵观察员的准确性、快速性以及炮兵素质、火炮性能、数量等各种因素。

    很明显,苏军炮火很快就占据了上风……这主要是因为德军将大部份炮兵都用于进攻卡拉奇,并且进攻到现在弹药消耗不少却没能及时补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