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远古有多远--史前文明大揭秘-《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3/3)页

    也有的说黄帝杀死蚩尤之后,蚩尤流出来的血灌满了一个峡谷,使那个深深的峡谷变成了一个红色的盐池。

    蚩尤被砍下脑袋,尸首分解--后来这个地方被叫做解洲。

    传说汉代时,冀州地区曾经有人挖出像铜铁一样坚硬的骷髅,还有两尺来长的牙齿,坚不可摧,据说那就是蚩尤骨和蚩尤齿。

    涿鹿之战确立了轩辕黄帝在中原的统治地位,黄帝和炎帝也成了中华民族习惯上共同信奉的帝主和祖先,直到现在,中国人还自称为“炎黄子孙”。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当不下数千年。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

    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有以下几种说法:

    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伏羲、祝融、神农(同上);伏羲、神农、共工(同上);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天皇、地皇、泰皇(《史记》);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第五种说法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

    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有以下几种说法: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

    有巢(巢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

    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及其解体时或原始社会末期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酋长或军事首长人物。

    大部分的意见是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称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帝(唐尧)、舜帝(虞舜)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甲骨文的发明者是谁?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仓颉犯难了,就发明了结绳记事的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

    但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

    于是,仓颉就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记下重要的事情。

    就这样,仓颉在洧水河南岸一个高台上的屋子里住下,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

    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的时候,突然看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了仓颉面前。

    仓颉拾起来一看,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认不出这是什么野兽的蹄印。

    这时正好走来一位猎人,仓颉就向他询问。

    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它与别的野兽的蹄印不一样。

    其他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听了猎人的话,仓颉很受启发。

    他想:“既然一个脚印可以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就都能认识。

    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开始,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他按照这些东西的特征画出图形,造出了许多象形文字来。

    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描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绘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

    可是这些字应该往哪里写呢?

    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

    仓颉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依照这个样子造了“龟”字,又把“龟”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

    没想到这只龟乘人不注意爬进河里去了。

    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又被人捉住。

    人们发现刻在龟背上的字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

    于是,仓颉就命人找到许多龟壳,将自己造出的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献给黄帝。

    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的首领,让仓颉把字传授给他们。

    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

    在尧舜担任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滔滔洪水所淹没,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把治水的鲧流放到羽山,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认为治水前首先要对地势有所了解。

    于是,他带领一批助手沿着黄河做实地考察,察看山川水势。

    他们踏遍了九州大地,终于查清了地势,探明了河道。

    禹于是决定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治水工程开工后,禹和众人一起劳动,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他带人修渠路过自家门口,听到屋内刚出生的儿子正哇哇啼哭,他是多么想亲一亲自己的骨肉啊,可想到治水任务艰巨,还是噙着泪水离开了。

    第二次经过自己的家时,儿子已会叫爸爸了,妻子在门口见到他疲倦的神情,心疼地劝他回家歇几天,禹摇摇头说:“不行啊,水没有治好,我不能回家。”

    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时,儿子已会走路了,跑来拉着爸爸的手让他回家。

    禹是多么想跟着儿子回家,可最终还是放弃了。

    他亲了亲儿子,转身大步流星地奔向了工地。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鼓舞了人们,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带领大家疏通了河道,把洪水引入水道,给洪水安了一个“家”。

    于是,咆哮的河水被驯服了,昔日被淹的土地变成了粮仓,人民筑室而居,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禹治水有功,舜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给了他。

    后人感念这位治水英雄的功绩,为他修庙,尊他为“禹神”。

    中华大地也被称为“禹域”,意思是说,这里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