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人民共和国(2)-《超值金版-中国历史1000问》


    第(3/3)页

    西藏自治区于何时成立?

    1956年,西藏建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几年后,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战线上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农业连续6年获得丰收。

    解放前,西藏没有一座工厂,而到1964年年底,全区已经建立水电站、汽车修配厂等许多现代化中小型工厂。

    修筑了15000多千米的公路,建立93处邮电局(所),改变了西藏交通邮电闭塞的状况。

    全区已经建立中学7所、公办小学86所,还建立了专门培养藏族干部的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政干校和师范学校。

    建立了设备比较完善的医院15所,免费为西藏人民治病。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会议期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作工作报告。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标志着什么?

    胰岛素是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它是由人和动物的胰脏中一种岛形的细胞群分泌出来的。

    胰岛素能够促进人和动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控制血液中糖的含量。

    从1958年开始,我国科学工作者向人工合成胰岛素这个世界难题发起了冲击。

    当时,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也在进行这项研究,已经探索了二三十年,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

    人工合成胰岛素是一项十分复杂艰难的工作。

    一个牛胰岛素分子由777个原子组成,要把一个个不同的、按照严格秩序排列的氨基酸连接成链,就得像用一块块砖砌万里长城一样。

    胰岛素分子十分微小,只能在放大数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只能全靠化学的方法来分解、合成。

    每连接一个氨基酸,都要做三四步化学反应和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工作。

    如果其中的一步稍有差错,就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几个月的辛苦和心血付诸东流。

    由此可见,人工合成胰岛素是多么的艰难!

    新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们敢于解放思想,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终于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夺得了一项科学研究的“世界冠军”。

    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种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诞生在中国!

    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以后人工合成其他高分子开辟了道路。

    中国第一条地铁在何时建成?

    1965年,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1号线开始修建。

    经过广大建设者的努力奋斗,1969年10月,北京地铁1号线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客运量日平均125万人次,满载率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

    天津地铁是中国大陆城市中建成的第二条地铁,始建于1970年6月,全长7.4公里,设8个车站。

    香港地铁开通于1979年,共有3条线路,总长43.2公里。

    此后,上海和广州也先后建设了地铁线路。

    目前,中国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南京等多个城市。

    此外,多个城市都在上马或准备上马轨道交通。

    我国第一颗氢弹在何时爆炸?

    1967年6月17日凌晨,由中国科技工作者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多,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先后试制成功了原子弹、核导弹及氢弹,而氢弹的爆炸成功更是中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的飞跃,中国跨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氢弹爆炸成功连同1964年的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中国在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它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南京长江大桥实现了什么突破?

    修建南京长江大桥最困难、最复杂的是桥墩的水下基础工程,桥墩必须穿过深水和泥沙层,扎根在坚硬的岩石上。

    新中国的大桥建设者们根据每个桥墩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和现有的设备条件,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深水桥墩基础,其中薄壁自浮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在我国是第一次使用,也是一个创举。

    为了把沉井基础牢牢地扎根在江底的岩石上,潜水员们凭着坚强的毅力和熟练的技术,用双手代替眼睛,一丝不苟地摸遍了比篮球场还大的沉井底部,保证了桥墩的施工质量。

    在科技人员和建桥工人的紧密配合下,大桥终于提前建成。

    南京长江大桥曾经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标志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开始。

    1965年8月,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原则上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确定中国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将采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方针;并确定整个卫星工程由国家科委负责组织协调,卫星本体和地面测控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卫星发射场由国防科工委试验基地负责建设。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

    1965年10月,召开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议,初步确定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方案。

    1967年12月,国防科工委正式命名这颗卫星为“东方红一号”。

    被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活动是什么?

    1971年3月28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开幕。

    参赛的美国队里有一个扎着长头发、穿着紫色印花喇叭裤的选手--圣莫尼卡大学学生格伦·科恩。

    一天,前往体育馆比赛的科恩碰巧临时搭上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大轿车。

    坐在后排的庄则栋走向站在车门口的科恩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

    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代表同行的中国运动员欢迎你上车。

    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我送给你一件礼品吧。”

    他从手提包里拿出纪念品--中国传统的手织品。

    这一意外举动令科恩高兴之极,他也想在自己包里找点礼物,“噢!我什么也没带,连把梳子都找不出来。

    可我一定要送你一件……”轿车停在体育馆门前,敏感的记者立即把照相机对准庄则栋和科恩。

    第二天,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他们下车后交谈、握手的照片。

    这一友好交流举动很快在大会上传为佳话,同时也触动了美国队,他们希望能像加拿大等队一样受到中国的邀请。

    4月3日,外交部和体委在给周恩来的报告中认为时机不成熟;4日,周恩来表示同意;6日,毛泽东同意周恩来的批复,报告退给外交部。

    6日下午4点半,中国代表团接到外交部指示:“可以告诉美国队现在访华的时机还不成熟,相信今后会有机会。”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对中美运动员接触的广泛关注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6日深夜,刚吃过安眠药的毛泽东突然含糊地对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说:“打电话给王海容(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1972年任外交部副部长),邀请美国队访华。”

    吴旭君为了确认,又问:“主席,白天退给外交部的文件不是已经办完了吗?

    您亲手圈阅的,不邀请了,怎么现在又提出邀请呢?

    您吃过安眠药了,说的话算数吗?”

    “算!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

    邀请美国队访华的消息一经宣布,“名古屋盛传这一震动世界的消息,超过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消息”,日本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

    就在同一天的太平洋彼岸,从美国驻东京大使馆的报告中得知这一消息的尼克松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以实现”。

    他立即批准接受邀请。

    当天,尼克松宣布结束已经实行20年的对华贸易禁令。

    4月10日,首次正式访问新中国的美国代表团--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一行18人如约而至。

    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他们受到18000名球迷的热烈欢迎。

    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应邀来访的各国代表团。

    他对美国代表团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很长的时间。

    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科恩想知道周恩来如何看待嬉皮士,周恩来回答说:“年轻人都会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

    科恩与队友们在长城上的合影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他们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乒乓外交”使中美关系获得突破性进展。

    5月30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4月7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把乒乓球一弹过去,就转动了世界,小球转动了地球,震动世界嘛!”


    第(3/3)页